华体会
新闻中心
中国选手商春松银牌变金牌
时间:2025-09-12

本文转自:桂林晚报

世运会女子跑酷赛场上演戏剧化一幕

中国选手商春松银牌变金牌

商春松是以, 声中

  13日,商春松在比赛中。 新华社发

  8月13日,成都世运会赛场见证中国跑酷运动的又一次突破。在跑酷女子自由式决赛中,29岁的中国选手商春松把金牌收入囊中。

 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块金牌产生的过程。原本,商春松是以0.2分之差拿到该项目银牌。但不足半小时后,场面发生反转。经裁判重新判分后,商春松的成绩改判为24.7分,反超日本选手永井音宁,这块金牌“失而复得”。日本队最后没有提出申诉。

  夺金过程出现反转

  13日,在跑酷女子自由式决赛中,商春松最后一位出场。在她之前,日本选手永井音宁表现稳定,裁判组给出的22.9分让其排名暂时升至第一。这也给商春松带来了一些压力。

  在观众欢呼声中,商春松登场了,她拿出全场最高的13.5难度分的动作,整套动作干净利落,这让现场所有人都感觉金牌稳了。

  商春松走下比赛舞台,进入等分区,所有人的目光盯向现场大屏幕。“22.7分!”当商春松的分数公布的那一刻,观众席上发出惊讶声。

  在混合采访区,商春松与等待的记者简单交谈几句便离开。随后,她一头扎进朋友的怀里,流下了伤心的泪水。情绪平复后,商春松又重返混合采访区。面对记者的提问,商春松的语气平缓,有问必答。采访完成后,现场的记者、观众陆续准备离开。可反转一幕出现了——现场大屏幕显示,商春松的最终成绩改判为24.7分。大家不禁产生疑问,“到底发生了什么?”

  为何改判?国际体操联合会评判员周俊说,因看台区裁判与场地内裁判的视角不同,针对商春松的一个动作判定出现分歧,因比赛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要公布分数,所以第一次判分时,商春松的这一动作扣了3分。赛后,裁判组通过对商春松这一动作录像进行反复回放,最终按照规则判定这个动作应扣1分。商春松的金牌“失而复得”。

  跑酷开启人生新篇

  1996年出生的商春松并非跑酷“科班”出身,她最早是练体操项目的。她2010年进入中国体操队,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获得体操女团季军。2017年天津全运会后,商春松因伤退役。

  2019年,商春松选择复出,并在当年夺得全国体操锦标赛女子自由体操金牌。直到2023年,已经27岁的商春松依然活跃在全国体操大赛的赛场上,接连夺得全国体操锦标赛、冠军赛自由体操铜牌。

  也是在这段时间,跑酷运动进入了她的视野。“(跑酷)比较自由,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加到动作里。不像体操有规定动作、条条框框,必须按照标准完成。跑酷是不被定义的。”

  前方有梦想在召唤,后有生活压力在催促,商春松一直埋头苦练,希望有朝一日能在跑酷赛场找到属于自己的“自由”。

  2024年,28岁的商春松完成运动生涯的破茧成蝶,她成了中国跑酷队首位世界杯和世锦赛双料冠军,站上了最高领奖台。那一刻,埋藏在商春松心里多年的“种子”终于绽放成花。

  今年世运会开始前,商春松很想再拿一枚金牌,如此便可完成跑酷生涯大满贯。世运会跑酷女子自由式决赛中,第一次判分,她遗憾摘银;第二次判分,她反转夺金。发生在成都兴隆湖畔的故事,恰如商春松的反转人生。这或许也体现跑酷运动的魅力——“没有标准答案,而是不断突破障碍”。

  综合京报体育、新华社  

Copyright 2024 华体会官网 - 领先的体育娱乐平台 | 赛事直播、体育资讯 All Rights by 华体会